8月10日,海南日報頭版報道《扎根守土駐天涯 情系“三農”懷綠夢——探尋海南農信支農支小的金融服務“密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71年前,一粒為農服務的“種子”在瓊北破土而出,探索起支農支小的成長之路;15年前,作為全國最后一家改革的省級聯社,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海南農信)掛牌成立,開始了強筋壯骨的蛻變……
以“農”為本天地寬。海南農信的成長發展歷程,深刻地詮釋其以農為根、以信為本的內涵。這些年來,海南農信扎根守土,用心貼心的服務、手拉手的承諾,與海南人民結下深厚情誼。
因農而生、因農而興、為農而強。目前,海南農信在全省范圍內建有468家網點、762個村級金融服務站和2836個便民服務點,總資產超過3200億元,是全省資產規模最大、存貸款余額最高、機構網點最多、金融服務面最廣、從業人員最多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黨建共建 引領發展有推力
如何發揮“1+1>2”的效應?近年來,海南農信用一個個深入基層的黨組織,一個個服務周到的金融“據點”,給出了“黨建共建+”的新解法。
“楓木苦瓜也有‘農信造’。”每每談到楓木苦瓜產業,屯昌農商行楓木支行行長林芳妹臉上都露出自豪的笑容。
屯昌縣楓木鎮石嶺坡村是種植楓木苦瓜的大村,每年3月至4月,一壟壟排列整齊的瓜架上都掛滿了碧綠透亮、形體豐滿的長條苦瓜。依托這一產業,不少村民實現脫貧致富,蓋上了新房。近年來,隨著苦瓜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催生出大量資金需求,但信息不對稱或缺少抵押物等原因導致的貸款難時有發生。
一次走村入戶的黨建共建活動中,該行黨支部全面了解到村民貸款的痛點與難點,通過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支持苦瓜產業做強做優。經過一系列貸款調查流程后,當地村民們順利收到貸款,不僅擴大了種植規模,還引進了新品種。
今年以來,海南農信牢固樹立黨建引領業務發展的核心思路,依托基層網點黨支部與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大力推進“黨建共建+”服務模式,特別是以黨建共建促整村授信,將金融服務延伸至農村“最后一公里”。
海南農信消費金融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開展“黨建+金融”,以整村授信為抓手,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切實幫助農民和涉農主體開展多種經營,整合零散的小額貸款業務,做到零售業務批發做。同時通過科技賦能實現線下業務線上做、常規業務科技做。在信用貸款發放過程中,村“兩委”可給予額度建議,讓共建基層黨組織發揮信用引領作用,找準黨建引領金融業務著力點。
“簽署整村授信協議后,有了臨高農商銀行的貸款支持,我們持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把產業做大做強。在發展辣椒產業的同時,還種植香蕉等農作物。村民的錢袋子鼓了、動力足了、思想也富了。”臨高縣南寶鎮光吉村黨支部書記龐干春說。
據悉,截至今年7月底,海南農信已有368個基層黨支部累計確立黨建共建對象1875個,簽訂共建協議1787份。
目前,海南農信系統通過“黨建共建促整村授信”模式,主動授信468個行政村,評議授信戶數10.79萬戶,授信金額91.2億元,貸款余額32.8億元。
支農支小 堅守初心有定力
在外創業多年的陳小杰回到家鄉臨高縣東英鎮博縱村,成立海南臨高觀海民宿管理有限公司,并投資修建觀海民宿。2021年,陳小杰想擴大規模卻缺少資金,在了解企業資金需求后,臨高農商銀行于去年12月為該公司放貸490萬元。
信貸資金源頭活水注入,加快了觀海民宿公司產業集約化、規?;椒?,也有效帶動當地就業。
陳小杰的案例只是海南農信支農支小普惠金融的縮影。
“錨定支農支小普惠金融目標,是我們海南農信的定海神針。”海南農信主要負責人如此說。
據了解,目前海南農信服務對象包括2萬多家小微企業和全省900多萬城鄉社??蛻?。如何依托這一龐大的客戶群體,讓海南農信的支農支小、服務地方經濟、推進普惠金融得到有力體現?海南農信從堅守初心出發,將更多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和小微領域。在海南農信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堅守支農支小戰略定位不動搖,并提出“十四五”期間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
2021年,海南農信先后出臺服務鄉村振興30條舉措和服務共享農莊11條干貨;2022年,又接連推出支持疫情防控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9條措施和支持漁業轉型10條措施。截至6月底,全省農信系統內共743筆貸款提出紓困申請,涉及貸款余額93.92億元,預計通過降減免方式客戶可受惠金額2433.83萬元,預計通過調、展、續等方式為客戶紓困16.58億元。已審批通過577戶,涉及貸款余額85.89億元。
事實上,為更精準地支農支小,服務實體經濟,海南農信去年就確立“三三四五”(三對、三轉、四服務、五打造)發展戰略。在支農支小普惠金融實踐中,海南農信圍繞服務自貿港建設、“三農”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百姓共同富裕發力,爭做海南本土經濟社會發展“貼心人”。
數據是有力的證明。今年上半年以來,全省30%新增貸款由海南農信發放。截至今年7月底,海南農信涉農貸款余額495.79億元,比年初增加34.38億元,增速7.4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49個百分點。
產品創新 服務實體有活力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海南農信將信貸產品創新作為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的落腳點,其提出的“三轉”發展目標之一,就是把過去靠政策、靠資源轉變為靠產品、靠機制發展。一年多以來,這一轉變在信貸產品創新方面體現尤為明顯,形成了省聯社研發主打產品、市縣行社研發特色產品的新格局。
能夠讓農民自建房也可享受和購買城市商品房一樣按揭便利的“農居貸”,便是海南農信創新的信貸產品之一。
產品推出后,農民蓋房子也可以按揭貸款,最長貸款年限達20年。前期,海南農信在深入基層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農民蓋房都選擇現有資金先蓋一點,外出打工賺錢再來蓋一點,蓋好一幢房往往需要幾年時間。“要讓農民自有建房像買房一樣方便”,基于這樣考量,海南農信推出“農居貸”,讓農民先住上新房,賺錢了再還貸。
“農居貸”是海南農信貼近“三農”,勇于創新的嘗試。
面對疫情,在堅持傳統信貸服務模式的基礎上,海南農信加快數字信貸產品研發。如為解決創業者個人資金困難的“線上創業擔保貸”、為解決居民生活消費需求的“線上社保貸”。這些產品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在線完成貸款申請和發放,極大提高辦貸效率和用戶體驗。
不僅如此,海南農信為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質效,還強化對普惠小微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臨高農商銀行為推進“政銀保”業務發展,聯合臨高縣財政局等部門打造四方融資風險共擔機制,為民宿經營者馮鐵軍授信200萬元,也是服務創新的表現之一。
此外,海南農信用好央行支農再貸款,通過創建央行“支農支小再貸款示范基地”,開發“央行再貸款+”特色信貸產品,加大支農支小支持力度。如萬寧諾果粒(海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再貸款+抗疫紓困貸”模式,獲得萬寧農商銀行1000萬元的信貸支持;三亞農商銀行為南田居民發放支農專項再貸款360筆,金額達到4619萬元等等。
截至今年7月底,海南農信系統支小再貸款余額16.01億元,較年初增長3.9億元,本年累放10.24億元;支農再貸款余額31.69億元,較年初增長7.32億元,本年累放19.67億元。
機制引領 高質量發展有動力
面對經濟金融形勢和內外部環境復雜變化,如何在頂層設計上讓農信系統可以快捷運行,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自去年起,海南農信在省內外調研基礎上,在邊走邊學邊悟中尋找答案。
結合調研實際,海南農信聚焦內設機構調整,全力服務自貿港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全新調整的內設機構包含了機構業務部、公司金融部、消費金融部,特別是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實現全省一盤棋統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有“骨架”還要“有血有肉”。海南農信下發的《海南省農村信用社關于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讓海南農信服務鄉村振興有了更細化的內容。
此后,海南農信內外聯動,與有關廳局和各市縣展開合作,打通政銀合作渠道,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助力海南本土經濟發展。
為讓全系統專心經營“三農”事業,真正做到高質量發展有動力,海南農信堅持將資源重點投向“三農”和鄉村振興領域,配強支農支小客戶經理,考核激勵、資源配置、人員安排、干部提拔等都向一線傾斜。
在導向機制引導下,一批如臨高農商銀行、瓊中聯社等小而美、小而精的農商銀行正在加速成長,用真心真情將支農支小目標變成現實。
創新永無止境,發展未有窮期。站在省聯社成立15周年的新起點上,面對自貿港發展機遇,海南農信將一如既往,傾心書寫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奮力開創農信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